频率跟踪控制
是最基础且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策略。该方法通过实时检测谐振电流或电压的相位,动态调整逆变器的工作频率,使其始终与谐振回路的固有频率保持一致。这种控制方式能够确保逆变器始终工作在谐振状态,从而实现零电压开关(ZVS)或零电流开关(ZCS)。频率跟踪控制通常采用锁相环(PLL)技术实现,具有响应速度快、跟踪精度高的特点。
脉冲密度调制(PDM)
是另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。与传统的脉宽调制(PWM)不同,PDM通过改变单位时间内脉冲的数量来调节输出功率,而保持单个脉冲的宽度不变。这种控制方式特别适合需要宽范围功率调节的应用场景。PDM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显著降低开关损耗,同时避免因频率变化过大导致的谐振特性恶化。
移相控制
技术通过调节逆变桥臂之间的相位差来实现功率控制。该方法不需要改变工作频率,因此能够保持谐振回路的稳定工作状态。移相控制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够实现自然的软开关,无需额外的辅助电路。在实际应用中,移相控制常与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结合使用,以实现更精确的相位调节和更快的动态响应。
自适应控制
代表了串联谐振逆变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。这种控制方法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参数(如负载变化、元件老化等),自动调整控制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。自适应控制通常采用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算法,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。虽然实现复杂度较高,但在对系统性能要求严格的场合,自适应控制展现出显著优势。
数字控制技术
的普及为串联谐振逆变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与传统模拟控制相比,数字控制具有参数调整灵活、算法升级方便等优势。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器能够快速执行复杂的控制算法,实现多变量协同控制。此外,数字控制还便于集成故障诊断、通信接口等功能,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。
